当前位置: 首页 » 技术 » 技术成果 » 正文

诱发蛋鸡腿病的因素及防治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21-05-08  浏览次数:1029
核心提示:1 、蛋鸡腿病的起因及防治措施腿部疾病是饲养蛋鸡的一种常见病。其原因和症状极为复杂。临床表现为:麻痹、瘫痪、跛行、扭曲、软
1 、蛋鸡腿病的起因及防治措施
腿部疾病是饲养蛋鸡的一种常见病。其原因和症状极为复杂。临床表现为:麻痹、瘫痪、跛行、扭曲、软腿、胫骨短粗、胫骨软骨发育不良、佝偻病等,发病率5—15%,死亡率约为2—8%。目前还没有理想的防治措施,但通过改善管理、预防疾病,合理调整营养,可以减少腿病的发病率,减轻症状,将腿病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。
1)机械损伤或刺激:由于垫料粗糙、笼具不平整、免疫接种抓鸡不当以及各种应激都可以擦伤、挂伤或扭伤鸡只,造成人为损伤。所以,一定要选择柔软的垫料,垫料的长短和粒度要合适(不要把整株玉米秸放入作为垫料),网上平养应该把网底调平整,便于鸡只活动自如,避免忽高忽低,忽紧忽松。抓鸡尽量做到轻拿轻放,千万不要粗暴。
2) 某些病毒和细菌性传染病可以导致腿病。如新城疫、马立克、传染性支气管炎、减蛋综合症、病毒性关节炎、大肠杆菌病、葡萄球菌病等。因此,适时有效的免疫接种,是防止这些传染病发生的重要途径。
3) 日粮营养不平衡甚至缺乏同样引起腿病。如钙、磷缺乏以及比例不当,微量元素锰、锌、硒不足,维生素D、B2、胆碱以及其它维生素不足,日粮中氯化物、硫、镁含量过高,电解质失衡等。为此,在满足各种营养素全面、丰富的同时,一定要注重它们之间合适的比例(平衡),否则相互间影响吸收,从而造成缺乏。
4) 光照不适和密度过大同样可以引起腿病。所以,对产蛋鸡必须严格执行光照管理,不可随意增加或减少。产蛋后期的蛋鸡由于钙、磷和维生素D代谢减弱,故适当延长光照时间至17小时,并在下午单独补充钙源。
2、 蛋鸡羽毛蓬乱,无光泽,鸡冠和腿部发白是什么原因?
1) 管理因素:舍内温、湿度不适,通风不良,密度偏高;
2) 营养因素:采食量低,营养摄入不足,饲料营养不平衡,蛋白质、蛋氨酸、锌、硒和维生素A等营养素缺乏;
3 、如何防治蛋鸡啄癖?
1) 啄癖的原因:鸡舍温湿度不合适,通风不良,有害气体含量太高;光线太强,光色不适;饲料品质差,营养缺乏(蛋氨酸、盐分过低);营养不平衡;饲养密度大,管理不当;某些疾病的影响(消化不良,寄生虫病等);某些药物用量偏高。
2) 防制措施:改善饲养管理条件,合理调整密度,保证足够的采食和饮水位置;光线不宜太强;舍内小气候合适;饲喂优质平衡日粮;加强疫病防治;断喙;强、弱、病残分群管理;饲料中添加硫酸钠或生石膏(5kg/吨),悬挂青饲料等,都可以减缓或防治啄癖的发生。
3) 疾病因素:大部分疾病都可引起蛋鸡采食量下降,精神衰竭,羽毛蓬乱、无光泽,如非典型新城疫、禽流感、败血霉形体病等。此外,传染性贫血症可通过种蛋垂直传染给雏鸡,从而引起贫血,表现为鸡冠和腿胫发白。如果不是遗传原因,个别鸡只鸡冠和腿部发白,纯属个体差异,它与生长速度和产蛋量无明显的相关性。
4、 产蛋鸡顽固性腹泻的原因和防治
产蛋鸡腹泻在炎热季节多见,表现为水样腹泻,采食量和产蛋量未受到明显影响,饮水量增加。重者影响产蛋。
诱因:包括细菌性和非细菌性。舍内不卫生、消毒不严格、通风不畅,致使大肠杆菌、沙门氏菌等有害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,破坏了肠道内正常的菌群结构(既肠道微生态环境遭到破坏),从而引起腹泻。非细菌因素有:豆粕生熟度不合适、鱼粉品质差(杂菌偏高、脂肪氧化值超标、盐分过高)、石粉中硅酸盐过高、饲料中含有霉菌毒素、饲料或饮水中盐分过高、饮水量过大。
5 、如何减轻热应激对蛋鸡的影响?
1) 采取物理方法:在屋顶增加隔热材料或涂白屋顶,一减少辐射散热。敞开门窗,加大空气交换量,并安装吊扇,换气扇和风机等设备进行通风。在气温居高不下时,实施间歇喷水法,但舍内相对湿度不得超过70%。
2) 调整日粮结构,改变饲喂方法:高温季节,蛋鸡代谢加重,采食量下降,食入的营养物质不足,从而影响生长。为此,提高日粮营养浓度(尤其是能量水平),使得在采食量减少的情况下,保证食入的营养物质不至于减少。提高能量水平可采用添加油脂的办法,因为在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质和脂肪三大营养物质中,脂肪的热增耗最低,对鸡的代谢负担较轻。夏季不建议增加蛋白质水平,而是增加含硫氨基酸含量。这样可以减轻过量蛋白质对肾脏的代谢负担,降低舍内氨气浓度,减少热能消耗。在早晨和傍晚适当增加饲喂量以提高采食量。
3) 化学方法调节:热应激时,全天供给新鲜凉水,并在饮水中添加VE、VC、碳酸氢钠、GM助长乐等。
6 、如何延长蛋鸡的产蛋高峰期?
蛋鸡产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。一般,18—21周龄开产,开产后3—4周产蛋率达50%,6—8周产蛋率达到高峰(90%以上),产蛋高峰过后,产蛋曲线平稳下降,直至淘汰。高峰期维持长短依蛋鸡的品种、开产时的体质、产蛋期的饲料营养和管理条件有所差异,变化范围为3—6个月。高峰期维持时间长短直接反应了鸡群产蛋能力的大小,同时也影响产蛋曲线的下降幅度,它与全期产蛋量存在高度正相关。通过改善饲养管理条件和培育方式,可以延长蛋鸡的产蛋高峰期,挖掘最大生产潜力,获得最佳经济效益。
1) 营养和管理方面:首先,做好育成期的饲管,达标体重、均匀度;优质饲料。
2) 环境控制方面:光照、温湿度、通风换气等。
3) 卫生防疫方面:防重于治,开产前作好各种防疫。
4) 其他方面:饮水清洁、充足(蛋鸡若断水24小时,产蛋率下降30%,补水后需30天左右才能恢复生产);合理用药。
防治采取对症措施。
7、 如何提高育成鸡的均匀度?
均匀度是蛋鸡获得高产的必要条件。均匀度包括体态、体重和性成熟均匀度。体态均匀度在育雏早期就基本定型,它决定着体重均匀度;体重均匀度可通过分群、加减料来提高;体重均匀度又决定着性成熟的一致性,即性成熟均匀度,这三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。要提高均匀度,必须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: 严格审查和挑选雏鸡,仔细作好育雏工作;适度限饲; 精确断喙;适时分群及调群; 平稳均匀加料; 称重标准,鸡只数目准确; 科学免疫、预防疾病。
8、如何预防笼养蛋鸡疲劳症?
笼养蛋鸡疲劳症又称“笼养产蛋鸡骨质疏松症”,是现代蛋鸡最重要的骨骼疾病。本病多见于产蛋末期,产蛋多、营养良好的鸡突然发病,表现腿软无力,站立困难,跛行,经常蹲伏不起或侧身卧地,成瘫痪状态。骨易断裂,尤其将鸡从笼子中提出时易发生骨折。解剖时骨骼易断裂。腿骨、翼骨和胸椎可见骨折。胸骨常变形,在胸骨和椎骨的结合部位,肋骨特征性地向内弯曲。病鸡精神良好,但后期沉郁和死于脱水,死亡率较低。
9、 鸡蛋大小和蛋壳颜色的影响因素
1)鸡蛋大小的影响因素
① 鸡的品种②开产日龄:开产日龄直接影响产蛋期蛋重。开产日龄愈大,中后期所产的蛋愈大;开产日龄每推迟一天,平均蛋重增加0.1克。实际饲养中,通过控光、限饲调控开产日龄。③产蛋周龄(一般开产后18周蛋重达到标准,开产时的蛋重仅为标准蛋重的80%)④开产季节⑤光照⑥母鸡体重⑦环境温度
⑧营养:能量水平影响母鸡的采食量,从而影响体重。提高能量摄入量,有可能育成体重较大的母鸡,使开产时及整个产蛋期蛋重增加。蛋白质进食量是决定蛋重的关键因素。日粮蛋白质从12%—18%,每增减1%可使蛋重增减1.2克。日粮含硫氨基酸水平也影响蛋重,在一定范围内,蛋重随含硫氨基酸水平增加而提高。亚油酸直接参与蛋黄的形成,日粮亚油酸水平达到1.5%以上,可保证蛋重达到要求。
除以上因素,饮水、食盐摄入量、母鸡健康状况及用药等等都会影响蛋重。
2) 影响蛋壳颜色的因素
蛋壳颜色在输卵管内形成,腺体分泌和色素沉积连续构成蛋壳棕色素,这一过程在鸡蛋产出前4—5小时内完成。输卵管黏膜复层柱状上皮的顶细胞分泌钙,分泌细胞分泌釉质(色素)。蛋壳颜色主要由血红蛋白的分解产物胆绿素控制。饲料中的色素并不能沉积到蛋壳上。蛋壳颜色的影响因素概括起来有几下方面:
① 遗传、品种:不同品种蛋壳颜色有所差异。
② 周龄:40周龄以后蛋壳颜色有变浅的趋势。
③ 输卵管病变:水肿、出血、坏死、黏膜脱落均影响蛋壳色素的正常沉积。蛋鸡被其他鸡啄伤肛门,输卵管脱垂或另外形成的肛门创伤都会导致输卵管内细菌感染。
④ 传染病:
传染性支气管炎(软壳、粗壳、破壳蛋,蛋壳颜色变白);新城疫(薄壳蛋,影响时间可长达2个月左右);减蛋综合症(感染后7—14天产蛋率下降20—40%,破损率30—40%,早期蛋壳颜色减退,即而薄壳、软壳、粗壳、无壳、凹凸不平等);另外,某些细菌病如大肠杆菌病、沙门氏菌、梭菌等也可导致蛋质下降(原因:这些细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,使肠道菌群失调,消化吸收功能下降,导致钙量不足。同时,细菌引起输卵管、子宫部炎症以及产生的毒素,使蛋壳腺细胞形态和功能改变,钙及色素沉积受到影响,蛋壳质量下降,颜色变浅。)
⑤ 药物:磺胺类、呋喃类、喹乙醇、抗球虫药等干扰蛋壳颜色的形成。饲料中各种霉菌毒素、有机氯农药残留,蛋鸡体内的磺硫胺毒性均会使蛋壳失去正常颜色。
⑥ 应激:高温应激、寒冷刺激、疫苗接种、光照程序紊乱、噪音、惊吓、缺水、换料突然等等都会影响蛋壳颜色。
预防:笼养鸡要提供足够的钙、磷和VD3,产蛋期饲料含钙不低于3.5%,可利用磷保持在0.4~0.45%。产蛋末期日粮中钙的含量增至6%。减少应激,提供合理光照.
10、 脂肪肝综合症的病因和防治
鸡脂肪肝综合症是笼养母鸡多发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。多发生于产蛋高峰期的鸡群,产蛋量明显下降,鸡体肥胖,个别鸡因肝破裂而突然死亡(死亡率不超过5%)。剖检可见肝脏肿大、油腻、易碎,呈黄褐色,表面有出血点。死鸡腹腔中有血凝块,并部分地包着肝脏。腹腔周围和内脏周围有大量脂肪。
病因;脂肝病的病因尚未完全确定。有研究认为,笼秧鸡运动受到限制,又摄入过高的能量,导致脂肪过度沉积是造成脂肪肝的主要原因。有些学者认为,某些嗜血因子(在体内起着运输脂肪的作用),如蛋氨酸、胆碱和维生素B12等不足与脂肪肝病的发生有关;也有人认为与硒、生物素、硬水有关;也有人认为脂肪肝综合症的发生是由于激素平衡失调引起。另外,毒素(如黄曲霉毒素)引起脂肝病的可能性也不容忽视。
防治:①防止育成鸡过肥(如限制饲养);②日粮中保持能蛋比平衡。使用营养性添加剂,保证维生素E、B12、胆碱、蛋氨酸的充分供应;③对易发生脂肝病的鸡群加入一定量的小麦麸、苜蓿草粉或酒糟等粗饲料,有助于防治该病,因为这些原料中有控制脂肪代谢的必要因子;④防止饲喂霉变饲料.
 
 
[ 技术搜索 ]  [ 加入收藏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违规举报 ]  [ 关闭窗口 ]

 

 
推荐图文
推荐技术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方式 | 使用协议 | 版权隐私 | 网站地图 | 排名推广 | 广告服务 | 积分换礼 | 网站留言
主办单位:重庆市大足区小苏养殖有限公司

渝ICP备2021005348号-1